知道 liveness 和 readiness 探针的作用吗?

知道 liveness 和 readiness 探针的作用吗?

标准答案:

检测存活性的是 liveness 探针,检测就绪状态的是 readiness 探针。

当然不是啦,我不强调估计真有人信。百度上可以搜到许多抄来抄去的烂文章,感觉也不全是采集站的作品,本性纯良的小朋友确实挺多的。上面这段是好多小朋友的回答,信息量确实乏善可陈。

其实官网一上来就说的很清楚:

kubelet 使用存活探针来确定什么时候要重启容器。 例如,存活探针可以探测到应用死锁(应用程序在运行,但是无法继续执行后面的步骤)情况。 重启这种状态下的容器有助于提高应用的可用性,即使其中存在缺陷。

kubelet 使用就绪探针可以知道容器何时准备好接受请求流量,当一个 Pod 内的所有容器都就绪时,才能认为该 Pod 就绪。 这种信号的一个用途就是控制哪个 Pod 作为 Service 的后端。 若 Pod 尚未就绪,会被从 Service 的负载均衡器中剔除。

这个中文翻译存在一些瑕疵,英文文档表达的更精确。我这也是废话,能看英文的同学基本应该早就会了这个知识点。

那还有个原因,很多人不懂这个探针的作用,是根本没搞清楚探的对象是谁?上述文档中确实存在有点容易引起歧义的叙述,让人感觉存活探针是探测应用,而就绪探针是为了探测容器。这个情况还真真存在,之前我问二者的区别时,真有人这么回答。这其实不应该,因为你继续看,就知道二者探测的都是容器中的应用。

按照官网文档的说法,最表层的理解应该是当存活探针检测失败时,kubelet 会重启容器。而就绪探针探测失败时,则服务不会向这个 Pod 转发请求流量。但是更深层面的认识是,如果是应用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,则存活探针应该报告错误,这样就可以触发重启,从而解决问题。如果是应用能够自行恢复的临时问题,则只需要让就绪探针报告错误,流量就不会转发到这个 Pod,同时也可以避免没有必要的重启,从而避免了级联效应。是不是格局打开了?

可能有同学问了,老师你太厉害了,我怎么想不到呢?这位同学一看就是可造之材。答案其实也很明了。首先,一定要理解所学东西的作用。人家作者开发出来一个功能,肯定是为了达到某个目的,这个目的知道了,才算是真正理解这个功能。其次,当然是要提高姿势水平了。天下没有新鲜事,许多功能其实都是实践中形成了理论,然后推而广之。级联效应也不是什么新发明,这是稳定性的反模式的一部分,有兴趣的也可以看看我的稳定性模式于反模式的视频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