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ubernetes内存Request和Limit的实际工作原理

Kubernetes 资源管理技术内部运作的向导之旅 — 第 3 章。

译自 How Kubernetes Memory Requests and Limits Actually Work,作者 Reid Vandewiele。

深入理解 Kubernetes 资源管理的神秘内部机制,会让你感觉像个巫师。正如本系列第一篇文章中详细介绍的那样,成为 Kubernetes 资源管理的巫师,需要对 Kubernetes 中的资源管理功能有一个端到端的上下文理解,包括从其用户抽象到 Linux 内核级别的技术实现等一切内容。

在本系列第一章中,我们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 pod 规范和节点状态来匹配待处理的 pod 和可用的节点。在第二章中,我们深入探讨了如何将Request和Limit转换为 Linux cgroup 的 CPU 设置,以及这对性能和可靠性结果意味着什么。

第三章将继续深入探讨内存,目标是揭示内存Request和Limit在 Linux 层面变成了什么,理解这种转换是如何执行的,以及它在预测、预测或保证内存资源结果方面意味着什么。

旅程继续

Kubernetes pod 的调度完全基于它们的Request。节点的“满负荷”是基于Request的,忽略使用情况和Limit。Cgroup 用于对进程施加约束和好处,并且它们具有层次结构。Kubernetes 使用从 Kubepods => (QoS level)? => pod => container 的层次结构设置 cgroup。基于 CPU Request和Limit的转换,每个 cgroup 都获得 cpu.weight 和/或 cpu.max 设置的值。最快捷的回顾。🏁

现在让我们重置,转向并专注于内存。

根据我们了解的 CPU Request和Limit的实现方式,cgroup 看起来确实很重要。Kubernetes 在 cgroup 方面为内存提供了哪些功能?

对于内存资源:

这里似乎缺少一些东西。没有与内存Request对应的 cgroup 设置抽象。我们上次了解到,CPU Request是一种保证,如果进程需要那么多 CPU,它就能得到。Kubernetes 能否用内存匹配这种保证,并确保工作负载Request的任何内存都能得到?

注意:目前常用的 cgroup API 有两个版本。为了简单起见,本文其余部分仅指 cgroup v2 设置名称。使用 v1 实现具有功能上等效的结果

内存是成败的关键

关于内存资源,需要提前知道的一件关键事情是,内存不是可压缩的资源,这与 CPU 不同。

CPU 时间可以被暂停或延迟而不会终止进程,尽管这样做可能会影响性能。内存并非如此。你要么得到它,要么得不到。没有尝试,也没有延迟。如果一个进程需要更多内存,要么会分配更多内存,要么进程会被终止。是的,Kubernetes 会重新启动它,但损害可能已经造成。

因此,避免不足似乎很重要。

内存Limit

我们将首先深入探讨内存Limit的工作原理,因为对于内存来说,Limit比Request更简单。

当你在 Kubernetes 中设置内存Limit时,它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字节值,容器运行时所做的全部工作就是将该数字直接插入容器 cgroup 的 memory.max 控制中。就是这样。

如果 cgroup 的内存使用量超过该Limit,OOMKiller 将会将其清除。超过Limit的容器(进程/进程)将被清除,并且清除将仅限于该容器。在清除过程中,不会损害其他容器。就这么简单。

另一个有助于简化此清除过程的 cgroup 设置是 memory.oom_group

“容器”是一个 cgroup,一个 cgroup 可以运行多个进程。OOMKiller 从技术上讲不需要杀死容器的所有进程;它理论上可以只杀死一个或杀死多个。

在最近的 Kubernetes 版本中,每个容器 cgroup 的 memory.oom_group cgroup v2 控制都设置为 true(或技术上的“1”)。这避免了在超过Limit时 OOMKiller 将执行的操作的歧义:容器中的所有进程都将被杀死。

Cgroup 和内存 Request

Kubernetes 不会根据内存Request设置任何 cgroup 控制。

考虑到 CPU Request具有如此优雅和受保护的分配结果,这可能会让人感到失望。

在撰写本文时,存在一个 cgroup v2 控制,Kubernetes 理论上可以使用它来基于容器的Request建立基线内存保护:但是,Kubernetes 没有使用此设置。memory.low

虽然 cgroup 在根据 Kubernetes CPU Request保证 CPU 时间方面非常有效,但在 Kubernetes 内存Request方面,它们并没有被用于任何用途。我们必须从其他地方寻找 Kubernetes 为尝试保护(或偏好)在内存开始紧张且 OOMKiller 开始调用时使用少于其Request的内存的进程所做的工作。

警惕 OOMKiller

如果我们讨论的是内存耗尽时会发生什么,我们需要确保我们已经对被称为 OOMKiller 的 Linux 神话怪物建立了一个水平集。

OOMKiller 是一个 Linux 内核 功能,当节点内存不足时调用。当尝试使用内存的进程导致页面错误但没有可用的物理内存时,它会被触发。在 OOMKiller 离开之前,它将选择至少一个进程终止,释放该进程一直在使用的内存。

OOMKiller 选择的进程可能与触发页面错误的进程相同,也可能不同。鉴于不能保证页面错误进程将是死亡的进程,我们如何确定 OOMKiller 将选择哪个进程作为其受害者?

OOMKiller 决策的细节以及如何影响它,是 Kubernetes 如何尝试保护和保护“行为良好”的容器进程(那些使用小于或等于其Request的内存的进程)的基础。

准备一些数学计算

Kubernetes 为容器内存制定的第一个保护措施是,与 CPU 一样,如果正在运行的容器内存Request的总和超过节点的可分配内存,Kubernetes 不会在节点上运行任何新的 Pod。节点上将始终有足够的内存让每个容器使用与其Request一样多的内存。这不是直接保护,而是一种逻辑保护:如果所有容器使用的内存都小于或等于其Request的内存量,则不应调用 OOMKiller。

但我们都知道确保容器的内存使用量保持在或低于其内存Request是多么困难。如果一个或多个容器消耗的内存超过Request的内存,则 OOMKiller 可能会出现。

以下是预测在这种情况下哪些 Kubernetes 容器进程将被 OOMKilled 的方法。

OOM 分数

现代 OOMKiller 使用相当简单的算法来选择它将终止哪些进程。每个进程都会根据进程使用的内存量获得一个 oom_score。使用更多内存的进程会获得更高的分数。当 OOMKiller 开始调用时,分数最高的进程将首先被终止。

分数高 🏆,损失大 ☠️。

Linux 允许用户——以及 Kubernetes——通过设置一个 oom_score_adj 数字来影响进程的 oom_score,该数字的范围从 -1000 到 1000。Kubelet 为其启动的每个容器进程设置一个 oom_score_adj,并使用巧妙的数学方法来确保(以合理的确定性)使用超过其Request的内存的容器将始终在行为良好的容器(使用少于其Request的容器)之前终止。它设置的内容已 记录。该数学方法如何帮助我们有点模糊,因此这里有一个扩展的解释。

BestEffort Pod 的 oom_score_adj 为 1000,这基本上是“请杀死我”的代码。成为 OOMKilling 的首选是有道理的;在 Pod 调度期间不会考虑它们,因此如果出现任何问题,它们应该被清除。

另一方面,所有 Guaranteed QoS 容器上设置的 oom_score_adj 为 -997,相当于来自系统 OOMKiller 的近乎无敌。在 Guaranteed QoS 容器之前,几乎所有其他内容都将被杀死。这也是有道理的,因为 Guaranteed QoS 容器在超过其自身Request时总是会被立即杀死,而不管系统容量如何;系统 OOMKiller 不需要针对它们。

对于 Burstable QoS,这个等式的效果,它的工作原理以及它在保护行为良好的进程方面的可靠性,如果不真正了解 oom_scoreoom_score_adj 的确切工作原理,就很难确定。最后,可以公平地说,oom_score_adj 使用此公式设置的值非常有效,可以确保使用超过Request内存的突发型容器在任何使用较少内存的突发型容器之前被终止。

为什么?

OOM 分数范围为 0 到 2000,基于进程使用了多少节点内存。oom_score_adj 值可以强制对进程进行评分,就好像它始终使用了超出实际使用量的额外百分比的节点内存。例如:

  • 值为 250 将导致对进程进行评分,就好像它使用了相当于节点容量 25% 的额外内存。
  • 值为 1000(最大值)将导致对进程进行评分,就好像它使用了相当于节点容量 100% 的额外内存。

对于我们这些数学爱好者,计算细节如下所示。

有趣的小知识:由于应用了缩放因子,使用少量内存的新进程的实际 OOM 分数为 666。如果您的系统上有许多进程的oom_score为 666,请不要担心:这完全正常,不是世界末日的预兆。

回想一下,对于突发型 Pod,Kubernetes 将 oom_score_adj 设置为

公式

举个简单的例子:如果容器Request节点内存容量的 3%,Kubernetes 将 oom_score_adj 值设置为 97% (970)。如果容器Request节点容量的 32%,Kubernetes 将 oom_score_adj 值设置为 68% (680)。

简而言之,此 oom_score_adj 设置计算会规范化所有突发型容器的评分内存等效值,这样如果每个容器都正好使用它Request的内存,则每个容器将具有正好相同的 oom_score

下图以节点容量的百分比(而不是字节)来说明内存Request和 OOM 分数点,以演示 oom_score 规范化方案的工作原理。

任何使用超过其Request内存的突发型容器,无论该容器的大小如何,其 oom_score 都将大于此规范化的“完全Request使用量”值。因此,任何使用超过其Request内存的容器的 oom_score 都将高于所有使用小于或等于其内存Request的容器。

下图演示了一个小型容器,它使用了相对较少的内存,但仍然超过了它的Request,它将获得比突发型 QoS 类中任何其他容器更高的 oom_score

oom_score_adj 技巧不如 memory.low 等 cgroup 控制那样简洁易懂,其精度受 oom_score_adj 设置分辨率的Limit;但是,就保护容器免受系统 OOMKiller 的影响而言,这是一个相当合理的实现,只要它们的内存使用量在Request值范围内。

很高兴知道 Kubernetes 在进程使用少于Request的内存时做得很好。但是,在结束之前,记住我们开始的内容很重要:内存竞争是生死攸关的情况。在需要终止某个进程时做出合理的决定来终止哪个进程是很好的,但理想情况下,我们希望避免一开始就必须做出这样的决定。

旅途继续:节点压力驱逐

实现 CPU 和内存Request和Limit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项预先设置的任务,由 kubelet 和容器运行时执行,将资源抽象中的数字转换为 cgroup 和 Linux 进程设置。Linux 本身负责运行时强制执行,而 Kubernetes(编排器)则退居二线。

不过,Kubelet 并没有完全退出游戏。当 Linux 似乎难以应对时,Kubelet 将重新出现并尝试帮助解决问题。我们将在下一章中了解其工作原理,并在本系列的下一章(也是最后一章)中总结我们所做的所有关键观察结果。

Posted in k8s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